新闻>评论/访谈>正文

夏天:“手里正给生命 换一件衣服”

更新时间:2014-04-23 09:58:10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作者:李培 编辑:qdxmimi 浏览量:684

《鼓舞》 雕塑 夏天 作 受访者供图

夏天,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受访者供图   

    ·谈经历

    传承岭南雕塑写意风格

    南方日报:您是怎样走上雕塑这条道路的,受哪些思想影响?

    夏天:我出生在中原大地,我父亲在郑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他有一个朋友王今栋先生是河南省雕塑院院长,因此自小对雕塑这种艺术形式有所接触。而且我一直很喜欢文学,小时候读罗曼·罗兰的《米开朗基罗传》,对雕塑的精神性和崇高感产生兴趣。到了高中三年级,适逢罗丹的雕塑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看了原作之后我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决定报考广州 雕塑专业。

    广州 雕塑系有着非常好的教学传统。潘鹤、梁明诚、黎明诸位先生均是各个时期中国雕塑界的代表人物,他们无论在为人或者艺术方面都对我影响比较大。潘鹤老师的雕塑善于抓住艺术的内核,捕捉时代的闪光点,然后用很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本科毕业后,我做过潘鹤老师的助手3年,其中更有一年在北京集体创作,我们共居一室,朝夕相处令我获益匪浅,我的导师黎明老师在我3年硕士学习期间悉心指导,言传身教,指引我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此外,雕塑系的胡博、梁明诚老师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树立起对雕塑艺术的信心。胡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非常深厚,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西方雕塑的造型趣味,令人茅塞顿开。梁明诚老师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文化部公派的留学生,学贯中西,他的《在米开朗哲罗的故乡》,对许多艺术问题的阐释深入浅出,我现在还经常推荐给学生们看。

    ·谈创作像国画行笔般切割金属

    南方日报:您是如何将民族文化特色融入你的雕塑创作之中?

    夏天:读研究生的时候,在黎明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形成了个人风格。我研究生的课题是做金属材料雕塑的研究。在西方现代雕塑史上,金属材料雕塑占据了90%,以至于赫伯尔特·里德称之为“雕塑的新铁器时代”。但我不希望做西方艺术的翻版,而是探索在雕塑中彰显自己的文化身份。在我做金属材料研究的时候,我借鉴了很多东方艺术的东西,比如我在切割金属的时候,我有意识地选择像国画行笔一样去切割,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切割出苍劲的效果。

    我的雕塑风格是对广州 雕塑风格的传承,兼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创新产生的。我认为,这种写意性的雕塑风格,更能与人的心灵相契合。东方的雕塑讲究意境,讲究气势,不去追求细节的东西。尤其在文人画中,精雕细琢往往是工匠做的事情,文人画的追求聊写胸中逸气,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一种很高的审美境界。

    南方日报:您的雕塑创作中,有许多表现中国古代的战争场面,寄托了您对中国历史怎样的文化思考?

    夏天:中国艺术的审美风格分为两种:一种倾向于表达大气雄风,一种倾向于表达柔媚温和。宋词中苏东坡与柳永,即是两类审美的代表。我个人倾向于追求前一种。我在做《万夫莫开》等作品的时候,刻意不做光洁的雕塑表面,而是凸显金属被扭压、被烧焊出来的破旧感。我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和朝代的考证,只想着表达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气势。我用一个拱门来象征城门,用钢板上的锈色来象征云烟、象征历史的长河。雕塑中的人物也没有刻画细节,只表现了抽象的形体。仔细看这个雕塑只是由金属块堆砌起来的人型,但是我抓住了盾牌和盔甲的符号,表现出这个人的主要特征和气质。这样,用抽象和提纯的语言,展现出古代将士的威严之气。在创作中,我有意识地减弱细节,以此增加它的力量感、厚重感。

    最初,我借助《楚辞》里的意境开始创作这一系列的作品,后来逐渐引发出一批具有古典情怀的雕塑,正是由于这个系列的创作,我目前受文化部委托,参与国家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张骞出使西域》。在创作中,我把具体的历史场景虚化,更加突出一种大汉气象,并借历史题材表达一种昂然之气。我用焊接的方式在雕塑中把烽烟和气势表现出来,这些原本是“虚”的景物呈现在雕塑中,把历史的沧桑感表现得更深厚。

    ·谈观念艺术家应参与城市规划

    南方日报:雕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它要和大众进行互动和交流,您如何表现它的时代感?

    夏天:我不把自己封闭在工作室和书斋里面,而是积极投身到时代中去。比如最近我们参与广钢旧厂房改造的计划,我们希望利用广州钢铁厂的资源,创建一些国际性的金属创作营,把雕塑的专业艺术和社会的建设结合起来。当下的一些城市的雕塑偏向简单化的符号表现,缺少精神性的东西。我觉得城市雕塑应该是宁缺毋滥,应该有一个好的机制让好的雕塑品扎根城市公共空间,体现城市文脉。目前许多城市或者地区是规划先行,最后才给雕塑等艺术品留出空间。但国际上的先进做法是,由一件艺术作品带动整体园区的规划,或者是艺术家在规划的前期就参与到规划之中。另外,艺术家的作品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高度、厚重感,才可能打动人。

    我曾为陕西楼观道教文化区创作一组主题雕塑。我不单纯只是做一个道教符号的雕塑,而让水、气这些非常规材料成为雕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水更能凸显道家的意味。我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东方浪漫主义精神,从骨子里透出诗意,不拘泥于形式上的一致,但是内核是一致的,不做细节上的要求,而着重于意境上的表达。

    南方日报:广东雕塑家曾在不同时代创作出《五羊城雕》、《珠海渔女》等脍炙人口的雕塑,您认为,雕塑家应如何更好地与社会和时代互动?

    夏天:我希望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者。我最近在江门开平和一些朋友做一个文化课题。我们不做具体的雕塑,而是以那里的一个年代久远的学校为中心,通过对老房子的保护和重新规划,保持原来的生态环境,把它们塑造成国际水准的社区。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件大的雕塑作品。在欧洲的许多古城,全世界的游人在那里享受被凝固的生活。开平碉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我觉得可以在那里把中国的文化精到地呈现出来。我们希望走出象牙塔,以艺术家的身份更多地参与社会性的文化项目,实现雕塑家对这个社会更大的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林美强

    头顶有星空

    脚下有土地

    侧记

    雕塑家夏天来自中原,身材魁梧,言谈举止却慢条斯理。他的雕塑作品既带着阳刚之气,又有岭南雕塑特有的诗性气息。一件《鼓舞》让凝固的历史瞬间流动起来,斑驳的金属材质、抽象的人物形体与穿梭作品空间的舞动的线条,把古代兵将雄赳赳的气质活脱脱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风高战鼓鸣”的苍茫之气。

    夏天身上有一种文化交融的性情。他身上既有来自中原的敦厚朴实,又有常年在广州学习、工作、浸润产生的圆通随和。

    在《鼓舞》、《万夫莫开》等雕塑作品中,夏天一直追求在雕塑艺术中表达民族精神、历史情怀。所谓“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外在温和寡言的夏天,在雕塑中恣意奔放,用雕塑语言与中华民族的苍茫历史对话。夏天以铁为材料焊接的古代征战场面,气势庞大,如潜龙涌动,作品中透出铁马冰河的历史骨感。而生活中的夏天充满热情,他喜欢厨艺,喜欢诗歌和历史。他希望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者,将艺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创作和环境联系在一起,为今天劳顿奔波的人们在城市里营造诗意的栖居。

    诗人黄礼孩曾说,夏天是一个头顶有星空,脚下有土地,手里正给生命换一件衣服的人。

评论

  • 薇薇 2019-07-09 17:29:55
    比邻三维3D打印 材料光敏树脂,可做白板件、高韧性件、耐高温件,透明件,半透明件。覆膜,德国红蜡 ,,黄色材料 黑白色尼龙,广泛应用于建筑疗,航空,设计,工艺品,雕塑,玩具,工业设计等等. 价格合理,期待你的合作。 欢迎新老客户来图报价Q :2881922416 18150600718(同微信号)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