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雕塑·个人经验报告

更新时间:2006-01-16 10:25:04 来源:网络 作者:邓 乐 编辑:沈飞 浏览量:2143
    雕塑的内空间是我长期表现的一种形式,已形成了属于个人的语言特征。内空间与人们的生存、生活和行为紧密相连,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内空间中度过,我们做空间艺术的还要在内空间里表达内空间。除了可以感觉到的内空间。现代科学突破宏观和微观的界面,对空间的认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知性进入了新的境界,空间的宏观探索已外延到遥远的宇宙,而对微观的研究,使世界变得越来越丰富。虽然空间仍然存在不可知的深度和广度,但我们在这一时空中的知觉相对是全新的。

    回顾我的创作道路,早期就开始了内空间的表现。《母与子》是八十年代初的作品,外形保持了团块的特点,在中部有一个开放的虚空间。那时雕塑的主要材料是泥和石膏,工具是雕塑刀。九十年代,条件改变,岩石,电动钻机替代了泥与雕塑刀。用强力的电动钻机直接穿透岩石创作雕塑。改变了工作方式,视觉形式和空间构成。我连着用新的观念和工作方式,做了一系列以云为题材的作品《太空中行走的云》、《云中的正方体》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保留了团块造型与虚透相结合的特点,并在内空间安置灯光。

    光引入雕塑内部,从孔洞内衍射出来,穿透空间扩散到所触及的更大范围,斑驳陆离的光点与作品构成了空间的场。完成了体量雕塑向空间雕塑转换的构想。光作用雕塑的传统方式改变和光作为雕塑的物质材料使用,也是一次实验性的尝试。

    复制维纳斯雕塑的躯干,缕空,穿孔并在雕塑内置放灯光。这件作品参加了王林主持的一次观念活动。紧接着又复制了中国的石麒麟、欧洲的维纳斯、美洲的奥尔梅克大头和印度的山林女神。凿空内部,在肉体部分多角度穿孔连接内外空间,并在里面安灯。这一系列作品完成后,我专门营造了一处环境。将这些不同文化区域的雕塑用相同方式处置的作品安放在同一个地方,心理空间,思维空间顿时扩张。我认为这些作品的意义:一是表现了体量雕塑向空间转换的可能性,二是对传统资源的挖掘利用,三是不同文化特征在异地同置的文化意义,四是保持了我个人形式语言的一贯性和创作方向的连续深入。至于理论家从不同角度的理解,我尊重他们的学术观点。作品一旦完成就属于世界,我只收获实现理想的愉悦。

    《玄武岩五相》系列,以一整块玄武岩作母体,取出中间实体,留下玄武岩的壳,在壳体上以点线面进行复制。同一形态的石头做成了壳、实体、点、线和面五种不同的形式。雕塑潜藏空间造型的多种可能,社会人世百态的纷繁和复制时代的文化意义都在其中。《曙光带》系列,利用汉白玉晶莹、透光性好、硬度不大、适合穿透;绿色花岗岩粗砺、不透光和硬度大的材料特性,将两种不同材料同构。一个柔媚,剔透;一个挺拔,刚烈,形成强烈对比。灯光穿过汉白玉,奇迹出现了,柔,变成了刚,挣破束缚朝外扩张,虚,强大起来,绿色花岗岩的力在对抗中处于陪衬地位,证明材料语言也有他的两面性。在制作 中出现的偶然效果很好,超出了预期的设想。

    去年,应邀参加了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其中《道》和《透》两件作品的主要思路是:将我的形式语言向当代器物推进,反思器物与我们日常生活、技术成就和审美情趣的意义。我希望在司空见惯中,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和美,重新定义艺术与日常生活的意义。古人说形而下为之器,形而上为之道。
    内空间、孔、光是我作品的基本语言,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创作了几个不同文化意义的系列作品出来。但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公共化的时代,艺术不能在小圈子里转,自我陶醉,我们要抛弃小圈子和自恋情结,投身于公众之中,在公共空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逐步使城市雕塑向公共艺术过渡,使公共艺术从本质意义上更贴近民众的生活和生命意义。表现形式上与公共空间更贴切更和谐。我最近为深圳设计的《荔香公园公共艺术综合体》方案,已获有关方面通过。此方案运用了我的基本语言内空间、孔和光,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设计跨度66m。光从巨型穹顶上的圆孔飘洒下来,镶嵌在大地,随时间变化,似金、似银、似玉珠落盘,可容纳上万市民的内空间充满浪漫而诗意的情感。夜晚在泛光和激光的织构下,梦幻般的氛围使进入者获得超越的境界。具有个性的艺术进入公共空间的时代已经到来。

    公众能接受和尊重个人的观点,是时代的进步,而公共艺术家在理解公众,把握公共空间时也应建立在公众的基础上。据近期对深圳市和新疆石河子市两地做城市公共规划的经验,东西部差距很大,地域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很重要,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这两个环境因素,才能把握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主体精神,制定好规划目标,将公共艺术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法规之中,使决策者有法可依,艺术家创作时有目标,艺术市场更加规范,使公共艺术步入良性发展。

    当代艺术的路不是越走越窄,而是越走越宽。各种新的可能在期待着人们去创造,新时代就必然有新的艺术诞生。新必然要更替旧,这是自然法则,艺术规律。虽然新的创造,新的事物,没有更多的掌声、喝彩和讨好观众的实惠,公众接受起来要慢些。但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和责任告诫自己,对自己的作品要负责,对公众更要有责任心、爱心和关怀之心。当好一个艺术家你就没有退路,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努力工作,出好作品,才是本职。决不能在艺术家的幌子下讨生活,那样你就最好去做别的。他们说我是工作狂,我承认,因为要做好一件事,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从研究一个空间、一个孔、一束光,到对一个城市进行总体规划,过程充满活力、期待和希望。在今天的会上能与大家交流,我是很荣幸的,期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共同繁荣我们期待的艺术事业。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

Baidu
map